【中国教育报】桂林理工大学以“强思政、厚基础、显个性、重融合”培育人才

作者:肖剑荣、胡光辉    时间:2023-11-15    点击数:

中国教育报链接: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3-11/14/content_631385.htm?div=-1

桂林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、质量立校、人才兴校、科技强校办学理念,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,凸显独特的办学风格,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定位,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。近年来,学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适应强化基础学科教育要求,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契机,逐步构建强思政、厚基础、显个性、重融合育人模式,形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。

牢牢把握一个原则:强思政,铸造人才心灵之魂

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。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、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作用,以高尚的情操、模范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,为学生树立榜样。按照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的高标准、严要求,打造一支专业精湛、品德高尚、敬业奉献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。通过充分挖掘物理学课程思政元素,给课程思政配上强大脑,给课程内容插入微故事,将思政内容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,把有意义的思政内容讲得有意思。特别是在结合物理学具体课程内容方面,进行微分享教学活动,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把课程思政、实训思政、实践课堂、课外活动课堂等协同融入育人学、思、践、悟全过程。在潜移默化中将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里,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、找准人生正确方向,持续增强铸魂育人合力。

紧紧抓住一个核心:厚基础,夯实人才成长之基

基础不牢、地动山摇,重视基础学科与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不断夯实基本素质及能力素养。因此,在人才培养定位中,应用物理学专业尤其重视学生对物理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。整合校内各相关学科、专业优势资源,重点打造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电子和能源物理类两个理工融合、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方向。依托重点实验室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,开设与专业基础课程配套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综合实验实践课程,以及充分利用校内电工、电子设计实习等配套实践实训场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、基本素质。鼓励学生参加研讨会、学术讲座、交流学习等活动,拓宽知识面和视野,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。通过强基础、凸应用的培养模式,不断促进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、应用型创新人才进阶。

始终树立一个理念:显个性,造就人才自成之志

强调师生间协同合作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,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或谋生技能,更注重学生在认知、情感、意志等方面的均衡发展,达到知情合一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体现三个结合。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与尊重学生个性相结合: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,不轻易否定学生,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力,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。二是提供多样化课程与实施因材施教相结合: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,实施分层教学、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,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,实现多渠道、多形式、多维度教学互动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。三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与建立完善评价体系相结合: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、学科竞赛、社团工作和科普服务活动等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,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形成性、定性、终结性等多维度、不同标准的评价,赋能学生个性优势打造与自信心提升。

不断完善一项措施:重融合,提升人才能力之技

强调学科发展、专业建设、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,形成扎实、稳固的人才培养链,切实做到全方位协同育人。打破院系、学科、专业壁垒,组建具有不同学科与知识背景的师资课程教学团队,达成课程与课程之间联合协同育人效果。通过以培养方案为纲、专业课程为基、实践实训为能等理念、目标和手段的实现,达成物理学传统课程与工学类课程知识的深度融合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,强调理科课程厚基础、工科课程强技能,加强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,凸显强调个性化内容的第二课堂,拓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选修课程。专业课程加强物理学与光电类、新能源材料工程课程的结合,并融合校内电子信息、材料、自动化等专业教学资源,为学生打牢应用性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工程能力基础,助力学生工程实践和应用技能提升。

版权所有: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  2023